盛夏时节,天气酷热难耐。在三门峡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天鹅湖畔的“留守”在天鹅湖中的白天鹅在水中悠然游来游去,身后的涟漪轻轻划过平静的湖水,让这静止的画面增添了几分动感。乘凉的人们三三两两走过天鹅湖,许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也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和美丽圣洁的白天鹅合影留念。
留守的白天在天鹅湖自由嬉戏
留守白天鹅在草丛中觅食
三门峡是白天鹅栖息越冬的重要目的地之一,每年的10月的中下旬,都会有成千上万只白天鹅飞临三门峡,到第二年的3月上旬北迁,飞回到繁殖地。但由于伤病,每年都有会60到70只白天鹅“留守”三门峡。这些留守白天鹅当然也会得到白天鹅湿地保护区管理人员的悉心照顾,让它们在三门峡越来越感到“家”的温暖,享受到家人的友好和关爱。这不,这份爱心还创造了一个奇迹。2015年,一对“留守”天鹅在这里自然繁育出6只“土生土长”天鹅宝宝,为这张名片添上了新的色彩。专家表示,野生大天鹅在越冬地成功繁殖极为罕见,这与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密不可分。三门峡配合国家环志中心为它们上了“环志户口”,这6只天鹅宝宝随大部队向北迁徙。后来,颈环号A55的三门峡籍天鹅宝宝在内蒙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被发现后,引起广泛关注。
展开全文
去年7月,颈环号A55的三门峡籍天鹅宝宝在内蒙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被发现后,引起广泛关注
据了解,白天鹅有很强的适应性,夏季留守在三门峡的白天鹅完全能够应对高温天气,并且它们还可以享受到丰富的“美食”——三门峡水库只在冬春两季蓄水。夏秋两季放水排沙期间,人们在露出的库底种一茬大豆、玉米。冬天蓄水后,水浅处能看见游来游去的鱼虾,还能看见水下白白胖胖的黄豆和金黄的玉米——其中一些黄豆、玉米是人们收获时遗落的,大部分是人们特意为白天鹅撒下的。
白天鹅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全球易危物种,每年约有3万只白天鹅在中国越冬。三门峡市是全国越冬白天鹅最集中的地区之一,2010年以来,每年越冬白天鹅数量都稳定在5000只左右,最多达到1万多只。近年来,三门峡加快产业转型,淘汰落后产能,启动“蓝天工程”,全面关停、拆除燃煤锅炉等污染源头,整合市内12000亩的黄河湿地公园、3000亩的黄河公园等保护区域,将三面环水的三门峡打造成为天鹅与人和谐共舞的生态宜居城市,走出了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共融的绿色发展道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