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min
  • 803
  • 2025-07-17 16:18:22

搜尋

搜尋此網誌

荒島音樂教育

Sound Paul的音樂教學網誌。

作者

吉他線上課程2.0

爵士鼓線上課程2.0

一對一課程

歌曲課程

客戶心得

更多…

分享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標籤

音樂知識

作者:

Sound Paul

標籤:

音樂知識

1950年代的國語流行歌曲

由於嚴格的言論審查,

1950年代的台灣,少有國語歌曲創作,

少數被允許(被鼓勵)的作品與錄音多為愛國歌曲;

但第一首愛國歌曲「保衛大台灣」因為唱起來很像「包圍打台灣」,

因此也是一首被禁的愛國歌曲。

(愛國歌曲與禁歌本為一體兩面)

有審核歌曲權力的單位有:

內政部、教育部、交通部、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國立音樂研究所、

中華民國音樂協會、台灣省警務處、新聞局等單位。

當時對歌曲內容遭審查禁止的標準有十條:

意識左傾,為匪宣傳

使用共匪宣傳之曲譜

詞句頹喪,影響民心士氣

內容荒謬怪誕,危害青年身心

意境淫誨,妨礙善良風俗

詞曲狂蕩,危害社教

鼓勵暴力,影響治安

反映時代錯誤,造成誤會

文辭粗鄙

幽怨哀傷,有失正常

以上

因此,1950年代台灣生產的音樂以愛國歌曲為主,

而一般音樂很容易觸犯了審查而遭禁;

但民間仍有流通傳唱的通俗音樂,

來自翻版的唱片,基本上都來自香港,

內容可簡單分為:

1.上海流行音樂

2.香港流行音樂

3.黃梅調(50年代後期)

上海音樂主要指1949年以前於上海流行的國語音樂,

由於上海作為租界近百年,與各國流行文化同步,

上海有很好的樂手、歌手與作品(上海流行音樂),

EMI也設立了上海分公司,

音樂除了受中國地方小調、戲曲影響,也帶有爵士樂風格;

1949年國民政府戰敗撤出上海,

EMI則轉至香港,部分音樂人轉往香港發展,

使香港在1950年代成為國語流行音樂重鎮(香港流行音樂),

(後來上海時期的國語流行音樂,有很重要的部分版權屬於EMI)

而黃梅調則因電影「貂蟬」、「梁山伯與祝英台」的長期賣座而大受歡迎,

(貂蟬1957年出品)

(梁祝1962年出品)

後續:國語流行創作歌曲的崛起50、60年代台語歌曲與笑劇、台語片、歌舞團

分享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