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抄的不仅是美剧的一些经典情节,更重要的是它仿照了美剧的节奏,懂得调动观众的情绪与胃口,并且逐渐培养了一批忠实的粉丝,成为90后的年代记忆。
更有陪伴着我们成长的一部情景喜剧《家有儿女》,也与美国的《成长的烦恼》撞了一个满怀。在人物设置上,两者都有个性麻辣冲动的妈妈、沉稳睿智的爸爸、聪明伶俐的女儿、调皮捣蛋的大儿子,憨厚可爱的小儿子;在桥段设计上,都是一集一个小故事处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其实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其中也有我们看过的甚至很喜欢的作品。可当有人指责这些作品抄袭时,也时常会出现这样一些声音:“我喜欢就行了,这可是我的青春,我才不在乎是不是抄袭。”
然而就因为这些把情感置于基本原则上的喜欢,让抄袭者们理直气壮,从而纵容了这样抄袭成风的现象。
如今,越来越多相似的套路出现在影视作品中。很多人调侃国内青春校园的电影是一成不变的初吻、出轨、堕胎、三角恋的梗。每个青春片都一股脑的加上所有高考的场景,初恋的接吻,一起发疯的胡闹和幡然醒悟的追忆。
把这些可以引起共鸣的元素堆积在一起确实能够激起观众心底的感动,回忆起最热血的青春。然而铺天盖地的抄袭让人疲于思考,使人麻木,也就没有人在意谁才是开山鼻祖,甚至开始视这样的抄袭为正常的。
可不管是由于我们自身对抄袭的麻木、版权的无知、还是法律的不完善,抄袭都是无法宽容的。也许我们并不能制止住抄袭成风的现象,但起码我们可以在原创遭遇抄袭时站出来支持原创,增强版权意识,自觉远离抄袭的作品。在玉石混淆的文化市场,不盲目跟从,学会思考和辨别什么才是对的,如此才能让我国的文化创新充满生机与活力。
愿原创盛大
繁荣
持久
END
作者 | 罗莹莹
责编 | 柯中衍
出品|人文学院文化传播工作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