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例题:
256+78-56=256-56+78=200+78=278
450×9÷50=450÷50×9=9×9=81
简便计算方法二:添加括号法(即结合律)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加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在减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现在就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即在加减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括号里要变号。)
a+b+c=a+(b+c)
a+b-c=a +(b-c)
a-b+c=a-(b-c)
a-b-c= a-( b +c)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乘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在除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即在乘除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乘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括号里要变号。)
a×b×c=a×(b×c)
a×b÷c=a×(b÷c)
a÷b÷c=a÷(b×c)
a÷b×c=a÷(b÷c)
例题:
73+58+27+42=(73+27)+(58+42)=100+100=200
345-67-33=345-(67+33)=345-100=245
789-133+33=789-(133-33)=789-100=689
510÷17 ÷3=51÷(17×3)=510÷51=10
1200÷48×4=1200÷(48÷4)=1200÷12=100
简便计算方法三:去除括号法(即结合律)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加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原来是加现在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将减号后面的括号去掉时,原来括号里的加,现在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现在没有括号了,可以带符号搬家了哈) (注:去掉括号是添加括号的逆运算)
a+(b+c)= a+b+c
a +(b-c)= a+b-c
a- (b-c)= a-b+c
a-( b +c)= a-b-c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乘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将除号后面的括号去掉时,原来括号里的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现在没有括号了,可以带符号搬家了哈) (注:去掉括号是添加括号的逆运算)
a×(b×c) = a×b×c
a×(b÷c) = a×b÷c
a÷(b×c) = a÷b÷c
a÷(b÷c) = a÷b×c
例题:
173-(45+73)=173-45-73=173-73-45=100-45=55
1600×(36÷16)=1600×36÷16=1600÷16×36=100×36=3600
简便计算方法四:分配法(即乘法分配律)
当一个计算题括号里是加或减运算,与另一个数相乘时,注意灵活使用乘法分配律。当两个较大的数相乘时,也可以通过构造来满足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例题:
74 x (10+5)=74 x 10+74 x 5=740+370=1100
45×102=45×(100+2)=45×100+45×2=4500+90=4590
简便计算方法五:提取公因式法(即乘法分配律)
提取公因式法即逆用分配法。
例题:
35×78+22×35=35×(78+22)=35×100=3500
28 x 62+38 x 28=(62+38)x 28=100 x 28=2800
0.92×1.41+0.92×8.59=0.92x (1.41+8.59)=0.92x 10=9.2
简便计算方法六:拆分法
顾名思义,拆分法就是为了方便计算把一个数拆成几个数。这需要掌握一些“好朋友”,如:2和5,4和5,2和2.5,4和2.5,8和1.25等。分拆还要注意不要改变数的大小哦。
例题:
32×125×25=8×4×125×25=(8×125)×(4×25)=1000×100=100000
36×25=9×4×25=9×(4×25)=9×100=900
简便计算方法七:借来还去法
看到名字,就知道这个方法的含义。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观察,发现规律。还要注意还哦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考试中,看到有类似998、999或者1.98等接近一个非常好计算的整数的时候,往往使用借来还去法。
例题:
9999+999+99+9=9999+1+999+1+99+1+9+1-4=11106
4821-998=4821-(1000-2)=4821-1000+2=3821+2=3823
简便计算方法八:巧变除为乘
也就是说,把除法变成乘法,例如:除以1/4可以变成乘4。
例题:
7.6÷0.25=7.6×4=30.4
3.5÷0.125=3.5×8=28
简便计算方法九:利用基准数
在一系列数种找出一个比较折中的数字来代表这一系列的数字,当然要记得这个数字的选取不能偏离这一系列数字太远。这其实也是利用了借来还去法。
例题:
2072+2052+2062+2042+2083
=(2062x5)+10-10-20+21
=10310+1
=10311返回搜狐,查看更多